欢迎访问贝博体育app!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

13703068480

基材
推荐产品

石油化学工业_投资促进

发布日期:2025-04-23 10:13:06   来源:贝博体育app浏览次数:1

  高端聚烯烃,是指具有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性能、高市场价值的聚烯烃品种,代表的产品有茂金属聚乙烯(

  高端聚烯烃具有重量轻、密度小、阻燃性好、耐化学性强等特点。高端聚烯烃产品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里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高端聚烯烃产品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品等包装领域,地下管道、屋顶防水、隔热保温等建筑材料领域,定制衣柜、橱柜、屏风窗帘等家具和装饰品等家居领域,汽车的前后车杠、内饰、蒸发器等部件、飞机货舱、飞机挡板、航天器外壳等汽车航天领域。

  本项目位于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利用通化市和吉林省丰富的化工原料资源,建成后生产的高端聚烯烃产品最重要的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烯烃弹性体(POE)、茂金属聚烯烃等高端材料,有利于促进通化市化工产业的发展。

  高端聚烯烃材料是航空航天、新能源以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同时也是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材料。全球高端聚烯烃的生产大多分布在在西欧、东北亚以及北美地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高端聚烯烃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87.51亿美元增至817.87亿美元。2023年全球高端聚烯烃市场规模达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

  从全球的生产布局来看,高端聚烯烃生产大多分布在在西欧、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中东以大宗通用料为主,其中日本是东南亚高端聚烯烃主要生产国。相关企业包括ExxonMobil、Dow化学、BASF、LyondellBasell、Total、三井化学、住友化学、旭化成等。以mPE为例,全球mPE产能约为1500万吨,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产能5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共5家,大多分布在在美国,CR5约为40%,均有自己的mPE牌号,并进行技术封锁。

  近年来,我国聚烯烃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需求量呈现双增长,成为全世界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对高端聚烯烃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加。2023年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产量从2016年的193.43万吨增长到了568.75万吨,需求量从2016年的577.43万吨增长到了1399.4万吨。2023年我国高端聚烯烃市场规模达1928.27亿元。

  聚烯烃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高端聚烯烃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中游主要是高端聚烯烃的制备,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领域有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军工装备和塑料等。

  随着高端聚烯烃应用需求不断攀升,市场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演进态势渐趋明显,这将给聚烯烃市场发展带来非常大空间和机遇。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烟台万华等在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化技术积累及硬件和软件条件已开始布局,正在加速推进聚烯烃产业高端化进程。政策支持也为高端聚烯烃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内高端聚烯烃生产商主要有联泓新材、万华化学、齐鲁石化、斯尔邦石化、茂名石油、泉州石化、延长中煤等企业。

  目前我国高端聚烯烃整体生产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比较大差距,自给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科技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国家对关键材料及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高端聚烯烃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行业景气度较高。国内高端聚烯烃生产企业要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聚烯烃产业升级注重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加大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双峰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电容膜专用料、聚乙烯汽车油箱专用料、燃气管道专用料、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等高端料、专用料的生产比例,从而提升我国聚烯烃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高端聚烯烃产品将是行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之一。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线性长链结构的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普通聚乙烯难以企及的优秀特性,如耐磨性极高、强度高于大部分金属、抗冲击能力极佳。UHMWPE分子结构与通用聚乙烯(LDPE、LLDPE、HDPE)相差不大,但由于其分子量大,拥有更长的分子链,进而拥有更为优异的性能,下游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UHMWPE是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典型代表,稳定的线性长链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耐非物理性腐蚀、耐低温等诸多优异性能。近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改性技术日益扩展、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军民各项领域。据统计,2022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规模约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5.58%。2023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5.12%。

  近年来,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量及需求量保持迅速增加。2022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量约为8.02万吨,需求量达到10.51万吨;2023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量约为9.03万吨,需求量约为11.52万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由乙烯经催化聚合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后经干法或湿法纺丝工艺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主要制品有纤维、隔膜、板材和工业管材等。

  国内对UHMWPE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仍呈现中低端产能富余、高端产能紧缺的状态。为实现国内高端纤维的进口替代,促进本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UHMWPE鼓励政策,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健康发展,持续引导并逐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的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提升产业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一种具有较高共聚单体含量的乙烯/高级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属于新型热塑性弹性体。POE特殊的分子结构性赋予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同时具有与聚烯烃亲和性好、低温韧性突出、性价比高等优点,既可用作橡胶,又可用作热塑性弹性体,还可用作塑料的抗冲改性增韧剂,已成为替代传统橡胶和部分塑料的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之一,大范围的应用于医用包装材料、汽车配件、日用制品等领域。

  POE综合性能优良,发展空间很大。近年来,我国格外的重视聚烯烃弹性体(POE)行业发展,慢慢地增加POE生产技术的研究。由浙江大学、中国石化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等研究机构开发的具有高共聚性能的催化剂,为开发成型的POE合成技术和国内企业商业化生产POE奠定了基础。目前,关于聚烯烃弹性体(POE)的生产技术探讨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任旧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早期POE主要使用在于汽车领域,行业市场规模整体稳定。随着POE材料研发的持续深入,POE开始作为光伏胶膜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在光伏领域,逐步推动了POE需求的增长。由于我国POE还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依赖进口,随着进口价格持续高位以及国内需求一直增长,实现进口替代已经迫在眉睫。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烯烃弹性体(POE)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4.73亿元。

  从产业链方面来看,POE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主要为乙烯和α-烯烃(1-丁烯、1-己烯和1-辛烯等),两种原料在茂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POE;下游方面,由于POE结构中既有乙烯提供的结晶区,又有α-烯烃提供的非结晶区,因此其同时在常温下具备塑性和弹性,具有与聚烯烃亲和性好、低温韧性突出诸多优势,大范围的应用于光伏胶膜、汽车配件、电线电缆、包装材料、日用制品等多个领域。

  目前,我国尚未实现POE的工业化生产,POE生产的基本工艺和催化剂仍处于研发探索阶段。由于国外POE生产企业对催化剂进行了严密的专利技术保护,并限制了POE生产所需原料高碳α-烯烃的生产技术,因此POE的研发仍然具有较大难度,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万华化学、山东京博、斯尔邦等企业已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国内多家企业加速布局POE领域,持续推进产品研发生产。目前,我国具备POE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万华化学、卫星化学、天津石化、东方盛宏、茂名石化等少数企业。从规划产能来看,万华化学、鼎际得和浙江石化POE规划产能均为40万吨/年,东方盛宏、卫星化学、天津石化、惠生新材料和诚志股份POE规划产能均在10万吨及以上。

  未来,随着研发企业项目逐步投产,我国POE自给能力将持续提升,产品国产化前景广阔。

  茂金属聚烯烃是以茂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经过特定的聚合反应而生成的新型高端聚烯烃产品。由于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一的活性中心,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规则的立体规则性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的性能,以满足更多的应用要求。与传统催化剂相比,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的聚合行为更为多样化,可以生成具有更广泛结构类型的聚烯烃。

  2023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产能达340万吨。我国可以商业化生产mPE中主要有10家企业:中国石化的齐鲁石化、茂名石化、扬子石化、中科(广东)炼化;中国石油的大庆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兰州石化;沈阳化工股份;浙江石油化工和宝丰能源集团股份。

  在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下游需求领域中,食品薄膜领域占总消费量28.4%;缠绕膜领域占比19.0%,棚膜领域占比18.5%,管材领域占比9.4%,热收缩膜领域占比8.9%。2022年中国茂金属聚乙烯(mPE)需求量240.5万吨,同比增长10.4%;2023年中国茂金属聚乙烯(mPE)需求量256.0万吨,同比增长6.4%。

  近年来,茂金属聚丙烯多以高端替代品的角色来替代部分聚丙烯的高端下游需求,目前国内茂金属聚丙烯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注塑、纤维以及膜料。2020-2023年,我国茂金属聚丙烯产量呈震荡偏上走势,年复合增长率在10.21%。2021-2023年,中国茂金属聚丙烯总供应量呈跌后缓慢回升走势,至2023年中国茂金属聚丙烯总产量在1.74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15.76%。因基数较低,虽增长率尚可,但整体供应水平仍处低位。

  随着国内企业茂金属聚烯烃技术持续进步,可生产的种类也慢慢变得丰富,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扩大,国产化率将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茂金属聚烯烃行业在技术开发和生产方面已打下很好基础,初步建立起从科研到生产、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国产化步伐加快。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行业国产化率达到30%。

  聚烯烃生产根据其聚合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气相法工艺、淤浆法工艺、溶液法工艺和高压聚烯烃工艺。根据反应设备的不同,又可大致分为管式法、釜式法、流化床法等。根据工艺参数及产品性能的不同,催化剂能选用Ziegler-Natta、Phillips铬金属、茂金属等多个体系。其中由Phillips铬金属催化的淤浆法工艺由于具备在低压低温下生产,且聚合物不溶于稀释溶剂等优点,成为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典型工艺。

  项目计划在研发技术达到规模化生产之前,采用合作方式进口整套装备进行产品生产,国产技术成熟应用后,全部采用国产化。

  我国《“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强调石化化工行业要推动茂金属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研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也提出要重点提升高端聚烯烃塑料国产化能力,目标是2025年自给率力争提升到近70%,国内高端聚烯烃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

  2021年5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到应发展重点领域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的高端聚烯烃领域等,力争2025年自给率达到75%。

  2022年7月,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提到,鼓励外商投资开发、生产高碳α烯烃共聚茂金属聚乙烯、COC/COP环烯烃聚合物等高端聚烯烃。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有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项目。

  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区依托长白山药物、山珍等资源优势,依托冶金、医药、机械加工制造等产业优势,向上游发展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通化市化工产业园是吉林省首批5个通过复核认定的化工园区之一,通过了省应急厅C级风险评估,园区近期规划面积7.07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13.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强,具备承接大型化工项目、好项目的优势,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生产需要原材料在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园区周边供应充足,乙烯、丙烯主要来自于吉林石化公司和抚顺石化公司,其中吉林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后,可为本项目提供较为可靠原材料保障。项目所需原料的最大运输半径均在300公里之内。

  通化市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以集锡线国道)、鹤大线国道)、黑大线国道)、营扶线为主的连接东北三省和进关出海的公路网络,通化至梅河口一级公路已通车。沈吉线、梅集线、鸭大线铁路纵横交错,有直达北京、青岛、沈阳、长春、大连、白河等地的旅客列车。(

  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逐渐完备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慢慢地提高。通化市政府已与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1.2

  万吨高端聚烯烃,其中:年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2万吨,年产聚烯烃弹性体(POE)2万吨、年产茂金属聚烯烃1万吨。1.2.2

  亩,总建筑面积12万㎡。项目主要建设主厂房、生产车间、仓储库、实验室、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等,并购置安装生产设备。1.3

  000万元,利润1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3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18.8%。

  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79.65平方公里。自2016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以来,区域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慢慢地加强。港务区作为吉林省实施向南开放的重要载体,承载和发挥了公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物流园区、化工产业园区等功能作用,正努力建设成为集保税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合作、科学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开放合作区。港务区区位优势显著,战略优势突出,交通物流便利。沿边近海,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背靠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腹地;域内有五高二铁和通化机场,已建成公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综合物流园区等现代化物流平台。区内已建成商贸加工创业园、化工产业园,正在建设东北亚国际农林产品交易中心。“十四五”时期,港务区按照通化市“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以通化市“一四五”总体思路为统领,以建设“一港两园”为布局,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为主线,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商贸加工创业产业园、通化市医药化工产业园、东北亚农林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持续优化基础配套能力,完善园区承载功能,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东北东部商贸物流和产业集聚中心。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703068480

微信咨询
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