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飞逝,从巍巍燕山起步,到渭水河畔立业。50年来,总后建筑工程研讨所一直坚持“悉数为了战场、悉数为了部队、悉数为了作业”,把一项项后勤配备和技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部队。
作为三军仅有承当野营配备、库房配备、抢修抢建配备和工程假装技能研讨的科研单位,自建所以来,该所共完结严重科研项目400多项,获国家和戎行科技进步奖191项。其间,国家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戎行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二等奖59项;获国家专利25项,70多项效果添补我军后勤配备空白,88项定型列装;配备部队近50万台套。
尤其是,仅有100多人的建筑工程研讨所2次被荣记团体二等功,130多名个人遭到国家、军委、总部赞誉奖赏。这样的荣誉着实来之不易!
“人员少,效果多。单位小,奉献大。”简直悉数到过建工所的人都这么说。这其实是对建工所50年光辉成绩的由衷赞誉,也是对建工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认真落实全面建造现代后勤战略思想的奖励。
2009年11月上旬,咱们采访了建工所所长张茂功、政委郭治中。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了建工所成功与光辉背面的答案。
答:1959年,建工所的前身——后勤技能配备研讨院后方工程研讨地点北京房山组成。后因使命转化,改称库房研讨所、物资储存技能研讨所,1970年迁至西安,1981年正式定名为总后建筑工程研讨所。
50年来,党委班子历经7届,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科研部队替换一代又一代,使命一年比一年更深重,但建工所为战而研、为兵服务、为民奉献的方向没有变,矢志科研、立异攻关、奋斗奉献的风格没有丢,全所上下据守作业重于家庭、职责重于泰山、使命高于悉数的信仰,宏扬悉数为了战场、悉数为了部队、悉数为了作业的建工精力,把心思铆在国防科研作业上,把芳华和热血奉献给党和戎行。
问:“人员少,效果多。单位小,奉献大。”这句话是对建工所的高度评价。请问建工所是依照什么思路打开科研作业的?
答:面临高科技条件下的战场,戎行科研单位的目光应聚集在哪里?科研的主攻方向应定位在哪里?咱们的答复是:有必要瞄准战场,瞄准保证打赢,瞄准世界军事前沿,在研为用上下工夫,在研为战上有作为,推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效果,才干立于不败之地。
战场需求什么,咱们就研讨什么。咱们的科研便是要紧盯战场,以军事奋斗预备为牵引,以保证“打赢”为方针,环绕上级赋予建筑工程研讨所的功能使命,打开了很多作业。
跟着电磁兵器的使用,电磁防护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讨的抢手课题。为了给我军野战机动指挥所撑起一把信息防护伞,咱们抽调兵强马壮,打开技能攻关。其时,国外对我施行技能封闭,没有任何经历可供学习。咱们在我国有色金属研讨院的帮忙下,通过多年的反复研讨实验,成功地研发了高功能电磁屏蔽布。在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时,闻名电磁防护专家蒋全兴教授激动地说:“我还从没有测试过功能这么好的屏蔽布。”现在,该效果已定型列装。
一次边境封控举动中,3000多名官兵敏捷集结。寒冬将至,在海拔4000米以上、摄氏零下30度的恶劣环境下,官兵的生计遭到很大要挟。其时,距大雪封山只要一个多月,而咱们研发的高原暖风机还没有定型。可是,使命感告知咱们,假如不处理取暖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决然接下了这个紧急使命。所以,一场史无前例的会战开端了。相关科研人员悉数深化到一线组织布置、组织生产,他们24小时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有些同志接连几天几夜都没有歇息,眼睛都熬红了。10天之后,第一批为封控部队赶制的网架帐子、高原暖风机、发电机组、储水罐、清水设备和野战淋浴车就空运到部队。一个月后,400多台(套)配备按计划悉数运到部队。为保证配备满有把握,咱们先后派出20多人次进行技能服务,历时4个多月,行程8000多公里,走遍了封控部队的每一个点位。室外是摄氏零下30多度的天寒地冻,而宽阔亮堂的帐子里却春意盎然,温度到达摄氏18度。部队官兵拉着咱们的手说:“咱们在这里过着温暖如春的日子,多亏了你们,请军委和总部首长定心,咱们必定守好边关。”整个冬季里,封控部队3000多名官兵没有一人冻伤,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个奇观。